大寒,
就迎來了大寒節氣。
小寒大寒,冷作一團。

一候雞乳:大寒之日「雞乳」,雞是木畜,提前感知到春氣,開始孵小雞了。
二候征鳥厲疾:大寒后五日「征鳥厲疾」。征鳥是指鷹隼之類遠飛之鳥,它們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狀態之中,以補充能量抵御嚴寒。
三候水澤腹堅:再五日「水澤腹堅」。水域中的冰結到水中央,且最厚實,孩童們可以隨意在上面溜冰。
小寒之后過15天就是大寒,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。此時天氣雖然寒冷,但因為已近春天,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。這時節,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,腌制年肴,準備年貨,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——春節就要到了。其間還有一個對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——臘八,即陰歷十二月初八。在這一天,人們用五谷雜糧加上花生、栗子、紅棗、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,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。
可事實上,作為最后一個月“臘月”中的最后一個節氣大寒,雖是農閑時節,但家家都在“忙”——忙過年,此即“大寒迎年”的風俗。所謂“大寒迎年”,就是大寒至農歷新年這段時間,民間會有一系列活動,歸納起來至少有十大風俗,分別是:“食糯”、“喝粥”、“縱飲”、“做牙”、“掃塵”、“糊窗”、“蒸供”、“趕婚”、“趕集”、“洗浴”等。
大寒養生——御“五寒”
大寒,最是寒冷,稍不注意就容易生病,因此,大寒時令,當御“五寒”。
一防頸寒:頸部為人體“要塞”,穴位血管密布,冬季最易引發頸椎病,可戴圍巾穿立領裝;
二防鼻寒:天氣轉涼后,空氣涼而燥,最易引發鼻炎,可晨起冷水搓鼻,促進鼻粘膜血液循環;
三防肺寒:冬季多發風寒感冒,可多喝熱粥驅寒,有歌云:“一把糯米煮成湯,七根蔥白七片姜,熬熟兌入半杯醋,傷風感冒保安康”;
四防腰寒:冬季肌肉收縮,易壓迫神經造成腰疼,且腎喜溫惡寒,可雙手搓腰暖腎陽;
五防腳寒:腳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心臟,冬季寒冷,可常做足浴,暖身同時又放松身心。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大寒小貼士:
起居:早睡晚起
在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,做到早睡晚起,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,晚起是為養陰氣。另一方面,大寒時節除了注意防寒之外,還須防風,衣著要隨著氣溫變化而增減,手腳易凍,尤其應注意保暖。
生活:睡前洗腳
俗話說“寒從腳起,冷從腿來”,入睡前以熱水泡腳,能使血管擴張,血流加快,改善腳部的皮膚和組織營養,降低肌張力,改善睡眠質量。
精神:心情舒暢
所謂“暖身先暖心,心暖則身溫”,在大寒時節,我們應安心養性,怡神斂氣,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,心境平和,使體內的氣血和順。
運動:日出后運動
冬季鍛煉對養生有特殊意義,大寒時節的運動可分室內及室外兩種,可進行慢跑、太極拳、八段錦、打籃球等體育鍛煉,但應注意運動強度,不宜過度激烈,避免擾動陽氣,同時室外活動不可起得太早,等日出后為好。
食補:固護脾腎,調養肝血
大寒的飲食應遵守保陰潛陽的飲食原則。飲食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,使腎氣堅固,切忌粘硬、生冷食物,宜熱食,防止損害脾胃陽氣,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,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,要有一定量的脂類,保持一定的熱量。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~ ~ ~
多吃靈芝孢子粉,擁有好身體,這"廣告"不假的!